(来源:泰国格乐大学 时间:)
学泰语的小伙伴们,大家都知道泰国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人物吗?今天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五位大帝。
#泰国君主#
泰国君主(中文世界称为泰国国王,简称泰王,历史上曾称暹罗国王;泰语:พระมหากษัตริย์ไทย)为泰国(以前为暹罗)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泰王为泰国国家元首,同时也是现今王室扎克里王室的领导者。
泰国皇室标志
起源:
扎克里(曼谷)王朝于1782年建立,但传统上认为,泰国君主制度起源于1239年的素可泰王国,随后在厄伽陀过世后进入空缺期,直到18世纪拥有华裔血统的郑昭登基才恢复王室。1932年发生不流血的暹罗立宪革命后,泰国君主转型成为君主立宪君主。泰国君主官方住所是位于曼谷的大皇宫;然而,前任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则是长期居住在吉拉达宫或位于海滩度假城市华欣的忘忧宫(英语:Klai Kangwon Palace),现任国王哇集拉隆功则居住在律实宫(英语:Dusit Palace)。
泰国君主的头衔包含了国家元首、泰国皇家军队统帅(英语:Head of the Royal Thai Armed Forces)、佛教拥护者与宗教维护者[1]。
而其中最伟大的国王称为五大帝,备受人民崇敬,分别是兰甘亨大帝、乌通大帝、纳黎萱大帝、达信大帝(郑昭)、朱拉隆功大帝(拉玛五世)。
兰甘亨大帝
生平:
兰甘亨是素可泰王国建立者室利膺陀罗铁与其王后森(Sueang)的儿子,有两兄两妹,长兄早夭。此外尚有传说称兰甘亨是女巨魔冈利(Kangli)与渔夫之子。
1238年,19岁的兰甘亨随父亲室利膺陀罗铁起兵反抗高棉的统治,攻占素可泰,建立素可泰王国。兰甘亨曾率军与达城的高棉王子佐德(Chot)作战,他与佐德乘象单挑,胜之,随后大败高棉军。父王室利膺陀罗铁因其作战英勇而授与其兰甘亨的称号,兰(ราม)意为印度传奇英雄“罗摩”,甘亨(คำแหง)意为“勇敢”或“强大”,兰甘亨意即“勇敢的罗摩”或“强大的罗摩”。约1270年,室利膺陀罗铁逝世,兰甘亨的二哥班孟继位,兰甘亨受命管理是塞差那莱(英语:Si Satchanalai District)城。约1279年,班孟逝世,兰甘亨继位为素可泰国王。
贡献:
兰甘亨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将流行于素可泰地区的高棉文加以改造,于1283年创制了泰文字母。1292年的兰甘亨碑铭(英语:Ram Khamhaeng Inscription)是最早使用泰文的碑铭,碑铭记载了兰甘亨的生平与事迹。著名的宋加洛陶器据说始于兰甘亨时期,一说为兰甘亨从元朝带回的匠人所传,另说源于本地泰族嘉隆窑的技艺,宋加洛的陶器工业存在到18世纪中叶。
乌通大帝
生平:
拉玛铁菩提一世(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รามาธิบดีที่ 1,1314年3月10日-1369年),又称乌通王(泰语:พระเจ้าอู่ทอง Phra Chao U-thong),暹罗(泰国)阿瑜陀耶王国的创立者和第一代国王,1351年到1369年在位。早期情况不详,据推测他与罗涡(罗斛,今华富里府)的统治家族有关系,并与暹罗中部的乌通国(今素攀府)的公主结婚。约1347年他继承王位,将首都东移50英里至昭披耶河的一个岛上,在那里建立阿瑜陀耶城,即人们通称的大城。大城曾为暹罗首都400余年。
贡献:
1351年3月4日拉玛铁菩提建阿瑜陀耶王朝,占有以大城、华富里、素攀武里为中心的昭披耶河河谷的大片土地。他很快使暹罗成为该地区的强国。从登基开始,他就鼓励波斯人和中国人到暹罗经商。大城后来之所以繁荣,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是一个国际贸易港口。拉玛铁菩提功垂后世的成就在于奠定了暹罗法律制度的基础。1350—1359年间他所编纂的法典一直沿用到19世纪。
纳黎萱大帝
名称:
颂德·帕·纳黎萱·玛哈拉(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เรศวรมหาราช,皇家拉丁音译:Somdet Phra Naresuan Maharat;1555年4月25日-1605年),又称讪佩二世(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สรรเพชญ์ที่ 2),暹罗阿瑜陀耶王国国王(1590年-1605年在位),中兴雄主,传说为泰拳的开创者。后世尊称为纳黎萱大帝。
生平和贡献:
原名帕那雷(พระนเรศ),出生于彭世洛,为控制当地的权臣玛哈·探玛拉差一世之子。1563年,阿瑜陀耶王国面临缅甸东吁王朝国王勃印曩入侵,探玛拉差选择向勃印曩投降,被扶植为傀儡国素可泰王国国王,但被迫交出包括帕那雷在内的两个儿子前往勃印曩的都城勃固为质。
原名帕那雷(พระนเรศ),出生于彭世洛,为控制当地的权臣玛哈·探玛拉差一世之子。1563年,阿瑜陀耶王国面临缅甸东吁王朝国王勃印曩入侵,探玛拉差选择向勃印曩投降,被扶植为傀儡国素可泰王国国王,但被迫交出包括帕那雷在内的两个儿子前往勃印曩的都城勃固为质。
回国后,帕那雷经父亲任命为素可泰国王,改名纳黎萱。1574年,纳黎萱参加了其父发起的针对万象的战争,但感染了天花,被迫撤军。
1581年,勃印曩去世,其子南达勃因继位。1583年,阿瓦守将达多·敏绍(英语:Thado Minsaw of Ava)(明史称猛勺)在中国明朝的支持下发动反叛,缅甸陷入内乱。南达勃因命令纳黎萱出兵进攻阿瓦,但纳黎萱故意延缓行军速度,希望能让达多·敏绍和南达勃因两败俱伤。南达勃因立即觉察到纳黎萱的叛意,密令其担任儿子副王敏基·苏瓦攻击纳黎萱,并要求孟族首领Kiet和Ram袭击纳黎萱的后路,将其一举消灭。
但是Kiet和Ram主动将这一计划告知纳黎萱,并加入了纳黎萱的队伍,一同进攻空虚的勃固。在出发之前,纳黎萱举行仪式,正式宣布脱离缅甸独立。南达勃因得知消息后一鼓作气击败达多·敏绍,并立刻回师勃固。纳黎萱被迫主动撤退,但敏基·苏瓦率军紧追不止。根据传说,在锡当河(Sittoung)东岸,纳黎萱以一支火箭准确射死了河西岸的缅军将领,使得缅军被迫撤退。
回国后,纳黎萱命令暹罗北部诸城全部坚壁清野,并取消了素可泰王国,以准备迎击南达勃因的报复。1584年,南达勃因派遣勃生领主率军入侵暹罗,但纳黎萱将之击败。1586年,南达勃因在柬埔寨的支援下亲自率军进攻暹罗,前后围攻其首都阿瑜陀耶13个月之久,但始终不能攻克,被迫回师。
1590年,探玛拉差去世,纳黎萱正式继位成为暹罗国王,称“讪佩二世”。同年,敏基·苏瓦率领缅甸军队再次入侵暹罗,但遭到纳黎萱的突袭而败走。1592年,敏基·苏瓦乘纳黎萱出兵柬埔寨之机,起倾国之兵再次来伐,纳黎萱被迫回师迎战,两军交战于廓沙拉。
据传说,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纳黎萱和其弟“白王子”的战象突然失去控制,直冲入缅军阵营,两人在缅甸副王的面前被围困。在此情况下,纳黎萱向缅甸副王发出个人挑战,一决生死,得到了敏基·苏瓦的应允。最后,纳黎萱在象背上亲手刺死了敏基·苏瓦,从而获得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当天是1593年1月18日,时至今日,该日仍然是泰国建军日(泰语:วันกองทัพไทย)。
从此,暹罗掌握了战场的主动。1593年,纳黎萱攻占土瓦和丹那沙林,次年又占领毛淡棉和马都八,在孟加拉湾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并获得当地孟人的效忠。接着,纳黎萱又回师攻打柬埔寨,将其降为附属国,解决了后顾之忧。
1595年,纳黎萱进军勃固,但由于阿拉干国王派遣菲利佩·德·布里托率葡萄牙雇佣军援助南达勃因,加上清迈也在北部骚扰暹罗,未能得胜。不久之后,阿拉干、清迈等地相继背离南达勃因,清迈更是为了抵御老挝的进攻而接受了暹罗的宗主权。1599年,阿拉干、暹罗、东吁三国联军再次攻打勃固。由于孟人在东吁的游说下叛乱,纳黎萱被迫回师镇压叛乱,致使未能赶上勃固的陷落,没有瓜分到战利品。愤怒的纳黎萱转而攻打东吁,但未能获胜。
1605年,掸邦领主由于遭到阿瓦国王阿那毕隆的进攻,向纳黎萱求援。纳黎萱出兵赴援,但在途中病逝。其弟“白王子”埃甲托沙罗继位为王。
达信大帝
名称:
达信大帝(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皇家拉丁音译:Somdet Phra Chao Taksin Maharat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发音 帮助·信息;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即郑昭,是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国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1767年至1782年在位。原名信(สิน)、郑信,又名郑新、郑生、郑国英、郑国华。在汉文文献中也被称为甘恩敕、丕雅新。泰国华人习称其为郑王或郑皇。
生平和贡献:
郑昭原为暹罗阿瑜陀耶王国的一名将领,其父是来自广东潮汕的移民,来自中国广东澄海(今广东汕头市澄海区广益街道华富村)。缅甸贡榜王朝吞并暹罗之后,郑昭起兵反抗缅甸的统治,他平定了各方割据势力并最终驱逐了缅甸侵略者。1769年,郑昭自立为王,自称博龙拉乍四世(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าที่ 4)并建立吞武里王国。在位期间,郑昭击退了缅甸的再次入侵,征服了兰纳、万象、琅勃拉邦、占巴塞,并确立了对柬埔寨的宗主权。此外,郑昭还致力于推进泰国的教育事业和宗教发展,并积极同中国、英国与荷兰展开贸易活动。郑昭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加之其改革损害了部分贵族的利益,引发官员及僧侣的不满,1782年,他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废黜。昭披耶扎克里将军自柬埔寨归国平定叛乱之后处决了郑昭并自立为王,建立了扎克里王朝的拉达那哥欣王国。
今日的泰国人对郑昭非常尊崇,尊称他为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กรุงธนบุรี,皇家拉丁音译:Somdet Phra Chao Krung Thon Buri)。他也被泰国人认为是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首。
朱拉隆功大帝
名称:
朱拉隆功(泰语:จุฬาลงกรณ์,1853年9月20日-1910年10月23日),全称帕·巴·颂德·帕·博拉明·玛哈·朱拉隆功·帕·尊拉宗告·昭育霍(泰语: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ปรมินทรมหาจุฬาลงกรณ์ พระจุลจอมเกล้าเจ้าอยู่หัว,皇家拉丁音译:Phra Bat Somdet Phra Poramin Maha Chulalongkorn Phra Chunla Chom Klao Chao Yu Hua),是暹罗(泰国)扎克里王朝第五代君主,1868年10月1日至1910年10月23日在位,亦称拉玛五世(Rama V)。《清史稿》称其为抽拉郎公。
生平和贡献:
朱拉隆功是拉玛四世蒙固的第九子,他从小受英国家庭教师安娜·列奥诺温斯的教育,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16岁即登上王位,在他执政的42年里,暹罗迅速发展为一个近现代化的国家,并在英国和法国的强大压力面前维持了国家独立。在他的领导下,国家行政和经济运作积极而有成效。当时暹罗周边的所有邻国、乃至亚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沦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例如缅甸、印度及马来亚是英国殖民地,越南、柬埔寨与老挝是法国殖民地。朱拉隆功只得通过交出一部分非核心土地以换取国家的主权独立。
1909年签定的英暹条约主要包括:将老挝的一部分割让予法国,并放弃南部的马来人为主的吉兰丹、玻璃市、吉打和登嘉楼等4地的宗主权,成为英属马来亚的一部分。朱拉隆功巧妙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以聘请英国顾问和授予英国商人部分矿产开采权等措施来换取英国对暹罗主权的保护,之后在与法国爆发的零星冲突中,朱拉隆功以较小的代价令英法达成了维持暹罗领土现状的协议。暹罗最终成功成为了一个介于东南亚英、法势力之间的缓冲国。
在2016年10月13日收订为八大帝,分别是兰甘亨大帝、乌通大帝、纳黎萱大帝、达信大帝、帕佛陀约华朱拉洛大帝(拉玛一世)、蒙固大帝(拉玛四世)、朱拉隆功大帝(拉玛五世)和普密蓬大帝(拉玛九世,泰国国父)。
资料内容来源:维基百科